一件商標能做什么?識別一件商品,認識一家企業,收獲一筆財富……在江蘇省鎮江市,人們會告訴你,一件小小的商標,可以成為撬動地方經濟大板塊的杠桿。
從鎮江恒順集團到江蘇中靖集團,從江蘇飛達工具到海昌隱形眼鏡……在城市發展轉型中,鎮江的自主品牌實現了向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農業等領域的全方位覆蓋。據悉,鎮江市目前共有注冊商標17703件,其中馳名商標41件,省著名商標262件。
近年來,鎮江市工商局緊緊抓住符合國家發展目標且地域特色明顯、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港口物流、現代服務業以及農產品養殖加工等地方優勢產業,加大商標戰略實施推進力度,培育自主品牌和品牌集群,推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
如今,鎮江市經濟發展實現了由“數量經濟”向“質量經濟”再向“品牌經濟”的轉變。2014年,全市品牌企業產值超415億元。
轉思路謀全局構建商標培育機制
傳統丹徒茶業的特點,是生產力分散,小品牌眾多,市場競爭力弱。2011年,鎮江市丹徒區把種茶用地相對集中形成產業園,吸引規模型茶葉種植和加工戶入園興業。同時,工商部門鼓勵該區將已有的20余個茶葉品牌整合,進行商標注冊,特別是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參與制定國家級茶葉生產加工標準,最終推出了統一的區域性品牌——長山劍毫。如今,整合優質資源打造的長山劍毫茶葉已經成為丹徒茶葉產業一張亮麗名片。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近年來,鎮江市工商局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以“做優質量,做大總量”為目標,落實一系列幫扶舉措,先后制定實施《鎮江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綱要》《鎮江市商標梯隊發展五年規劃》等文件,在項目規劃、項目融資、科技開發、質量管理、對外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商標戰略實施和品牌企業發展提供重點扶持。
重主體強服務引導企業品牌創建
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素有“中國雪地靴之鄉”美譽,全鎮擁有200余家雪地靴生產廠,從業人員近5000余人,年產各類雪地靴2000多萬雙,其中羊絨雪地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然而,為數眾多的作坊式小廠沒有自己的注冊商標,只能私下生產“高仿”產品,處境尷尬,經常被罰。
如何讓高橋鎮的支柱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鎮政府攜手鎮江市工商局一方面對整個高橋制鞋產業鏈進行整合引導,形成統一的品牌戰略;另一方面向省主管部門提出雪地靴江蘇省聯盟標準項目申請并最終獲得批準。如今的高橋鎮,已走上品牌發展之路,成功培育了維達斯等一批自主品牌,申請外觀設計專利200余件。
品牌建設,需要充分尊重和發揮企業的主體地位。為提升商標戰略實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鎮江市工商局以服務為本位,在引導企業品牌創建上動腦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指導。
工商部門切實加強對企業商標戰略實施工作的行政指導,通過向企業發放商標注冊建議書、商標管理提示書、商標培育指導書、商標違法使用告誡書以及商標戰略跟蹤服務卡、商標維權聯系卡,將工商服務貫穿于企業創建、成長、發展的各個階段,切實幫助企業提升品牌形象。
強執行促創新提升品牌層次質量
鎮江市工商局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引導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自主品牌,進行商標國際注冊,提高自主商標商品出口比例。該局指導和協助企業通過商標的使用許可和品牌連鎖經營等形式,不斷擴大品牌經營規模,實現品牌效應的快速擴張。
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大幅提升商標注冊量,大力培育知名品牌群體,大步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求,鎮江市工商局以推進品牌“自主化、高端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工商牽頭、部門協作和企業自主作用,培育和發展一批競爭優勢明顯的自主品牌。據預計,至2015年年底,該市將建成較為完善的自主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打造一批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較大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全市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010年年底的8%提高到15%以上,達到或超過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指標數。
強監督護發展凈化品牌外部環境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近年來,該局重點加大了對馳(著)名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的保護力度。
鎮江香醋作為集體商標注冊后,產業發展迅猛,但商標侵權和搶注問題也隨之而來。鎮江市工商局積極幫助醋業協會,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維權行動。2010年6月,在鎮江香醋遭遇韓國自然人搶注的關鍵時刻,該局積極協調各方,歷經6個多月的奮戰,終于打贏了鎮江香醋韓國保衛戰,大大增強了我國民族品牌“走出去”和海外維權的信心,也大大增強了地理標志權利人海外維權的意識。如今,鎮江香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民族品牌,產品暢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突出維權重點,加大維權力度,鎮江市工商局強化重點商標保護制度,在省工商局重點商標保護名錄的基礎上,又確定了鎮江10家重點商標保護名錄,根據企業需求,積極組織開展專項維權行動,先后幫助大亞地板、海昌眼鏡、京友麻油等企業及丹陽眼鏡協會實施異地維權,并取得明顯效果。同時,該局注重執法力量的整合,積極加強與公安、質監、檢察院、法院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構建起跨區域、跨部門的商標執法協作機制,變“單打獨斗”為“集體作戰”。